马上注册,结交更多果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做好现代农业“一二三”前按:也许是其它行业赚钱太难了,内销不足,外销受阻,房地产受制,互联网烧钱无度……也许是食品安全问题实在是防不胜防,把有钱有经营能力的人刺激得实在受不了了,企业家们和投资者才纷纷把目光转向土地流转,转向了原来最不受关注、生产和经营方式最落后、甚至身份地位最“不起眼”的农业。许多行业“大佬”和“嗅觉”灵敏的资本或主动或被推动的,纷纷聚集到看起来最落后、最传统的农业产业中来,给我们基层弱小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广大社员带来的是机遇?还是挑战?很值得大家深思。据此看来,中国农业的未来将是以“现代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市场化”为标志的大农业。我们认为,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参与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首先解决了我们小生产者在农业链条的两头能力不足、实力不强的问题。同时,也给我们今后从事现代农业指明了方向和带来挑战。一个中心聚焦 聚焦,产品聚焦、市场聚焦、投入聚焦,是任何企业任何阶段成功的基本原则。这不是能力问题,这是消费者接受规律和市场运作规律决定的。可是,多数新晋农业产业的企业,对这个原则和规律领会不够,重视不够。也许他们心太急了,也许他们按照技术和生产能力推导的,也许想的是东方不亮西方亮,于是一下子生产和推销众多产品。结果,产品多而不精,企业散而不强。产品越多,企业越小。推出的产品越多,看似琳琅满目,实则没有明星产品,没有市场主导力,一款产品一年下来销售只有几十万、上百万,根本谈不上品牌!
一个伟大的企业之所以伟大,是因为拥有一个或者数个卓越的产品,我将其称为战略性明星产品,企业命运主要由它们决定。知名品牌的成功都是聚焦的成功,世界500强企业中,单项产品销售额占总销售额95%以上的140家,占500强总数的28%;主导产品销售额占总销售额70%-95%的194家,占38.8%;相关产品销售额占总销售70%的146家,占29.2%;而无关联多元化的企业则是凤毛麟角。
正确的做法是首先要聚焦、聚焦、再聚焦,通过聚焦战略性明星产品、聚焦市场,建立地位、突破对手、收获利润和塑造品牌,之后才有机会进一步扩张。 二个抓手:基地和品牌 中国农业为什么不赚钱,因为局限在了风险最大、最辛苦、最没有市场地位、最不赚钱的种养环节,在最赚钱的产业两端重视不够、投入不多、研发不足、方法不多、实践不深。
在农业产业链条中,也如施振荣所述的微笑曲线规律。我国现阶段,农业产业只有处在产业链中间的种养环节和普通的加工比较强,可惜这是获利能力最低的链条。在产业链的前端,品种研发、种养科技的薄弱,能够形成优势产品的能力低下;在产业链的后端,做品牌做市场的能力不强,产业太分散,方法太传统,产品增值方法匮乏,好产品卖不出好价钱,与现代食品加工业和现代商业不匹配。
抓手一:基地。基地是产业的基础,是企业市场发力、品牌创建的前提。做现代农业不能近视眼,要有产业概念,要夯实产业基础,做好产业基地建设。这是找市长要政策要资源的理由,也是企业和市长抓农业产业的交汇点。
所谓产业基础包括:种养基地的整合、扩大和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原产地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绿色有机认证的申报;独家特色品种的申报、相关奖项的评选;对省和国家顶级科研单位技术力量的整合借势;对国家和地方政府相关政策、项目或者资金支持的争取;对品牌和商标乱局的清理整治,等等。先做产业再做市场,是农业产业特有的发展规律。
抓手二:品牌。一直以来,做品牌是我国农业最短的腿,是地方特产企业苦于找不到方法的紧迫问题!
一些农业产业中的企业,有的只有原生态初级产品,只能以原料的形态低价出售;有的不知道如何才能让产品增值,不知什么产品才是市场需要的,盲目开发产品;还有的重硬件投入,轻思想方法,结果设备到位了,市场也饱和了;还有的看不到市场机会,有无数的水果品种、无数的特色食品、无数的地方特产群龙无首,处在无品牌和高质低价状态。
正如前总理温家宝所说“企业的发展终究要靠内生的动力”。找市长立项抓钱,更要在市场中赚钱!资金到位了,项目启动了,企业家必须实现从找市长到做市场的转变。要把相当多的精力和工作重点,从产业的前端(要钱、要政策、建厂房、搞生产),向产业的后端(产品增值、市场营销、品牌创建)转移,让农产品从农场进入工厂,从工厂进入市场,从市场进入千家万户的厨房餐桌,彻底实现农产品的增值化、市场化和品牌化,引领企业步入自身造血、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 三个关键点:品牌策略、市场策略和互联网思维 关键点一:品牌策略。做品牌,是做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因为品牌是超越传统农业、开拓市场的利器,是企业积蓄与释放能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做品牌,从品牌名称、品牌价值、品牌核心形象、品牌故事等,都需要大胆创意,缜密策划。这些无形的东西随着产品走向市场,在产品销售的过程中,从有形变无形,市场声誉会聚集在品牌上,品牌变得强大起来之后,品牌就会帮助产品开拓市场和稳固市场。在消费升级和同质化严重的农产品市场上,做品牌一定是必备的硬功夫!
关键点二:市场策略。一是做升级的市场。在市场策略上,从品牌到渠道到消费者目标人群,都要向高走,低端市场不缺少产品。大企业,有志向的企业做现代农业的目的和意义,就是要升级农产品消费市场。在现代农业中,对农产品进行加工和做产品、企业品牌,就是提升产品的价值,提高与同类产品的差异,使企业具有更强的溢价能力。因此,所有的市场策略不要基于原有的自然状态的市场,一定要向上走,使产业升级、消费升级,在高溢价市场中赢利。
二是传统渠道要紧抓,新兴渠道要抓紧。渠道本来是个常规性的工作,可是由于原来传统农业太过分散,产品的渠道工作既分散又单一,新晋农业产业的企业甚至根本没有渠道,与现代食品加工业和现代商业严重不匹配。因此,在市场策略上要高度重视渠道策略。
传统渠道是指传统大流通及商超渠道,新兴渠道主要指做电商。传统渠道至今仍是农业和食品企业赖以生存的依托,这个渠道要紧抓不放,不可或缺,这是新兴渠道所不能替代的。同时,对于新兴的电商渠道,包括利用平台电商开店,或者由垂直电商包销,不可忽视。电商代表未来发展趋势,具有低成本大跨度的信息和物流传输,这是传统渠道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这个战略机遇必须抓紧,必须抢占。新疆的干果类食品率先走出了遥远的新疆,电商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完全从零做起的新晋农业企业,产品储运难度不大的,甚至可以首先开拓电商这种新兴渠道,绕过传统渠道的开拓难发展慢,一举打开局面。褚橙、三只松鼠就是其中的经典例证。
未来市场,传统渠道与新兴渠道完全不矛盾,也没有对错优劣之分。O2O概念的火爆,说明了互联网也好、电商也罢,全是手段,是手段,就替代不了实物商品的体验、流通和消费。
关键点三:互联网思维。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发展的推动下,企业对市场、对用户、对产品、对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的认识和工作方法必然也必须发生改变。
互联网思维和传统思维最大的不同主要有两点:一是零距离。在没有互联网之前,企业和用户之间是有距离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企业是中心,营销就是企业对用户发布编制好的信息。用户,只是被动接受企业发布的信息,用户是上帝也只是说用户的选择多,但是还是被动接受。互联网时代不一样,互联网时代“我”是主动的,在设计阶段可能用户就参与进来了。像小米手机,它没有设计,而是用户参与进来后,带来了很多设计资源,是用户说了算。
二是网络化。零距离是怎么来的呢,这就是网络化。网络化说到底就是没有边界了,传播无边界、销售无边界、生产无边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的生存取决于用户手尖的移动:他手尖移动到你,你就可能胜;不移动到你,你不可能胜。比方原来的市场竞争取决于地段,谁在一个好的地段这个产品可能就卖出去了;到了互联网时代就是流量,谁吸引的顾客多,谁的流量大谁就有可能占先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