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崖子镇的苹果销售落下帷幕。虽然今年苹果市场行情总体一般,但该镇苹果销售市场依然火爆。昨日,记者来到这个苹果大镇,真切地感受到了不少意外和兴奋:一个苹果吃了富硒“点心”,产量增、品质好,身价也翻了番;新发展的苹果不再讲究枝繁叶茂,而是在管理中就控制其树高,结出来的果子不但模样俊,口感好,品级更高……
吃“硒粮”
富硒苹果价翻番
“来来来,你们都尝尝,看看我这加了料的苹果,是不是与众不同?”在崖子镇转山头村,果农刘典仁特意从家里拿出苹果给记者品尝。比起相邻果园里的苹果,刘典仁种植的苹果格外香甜,而且掂在手里感觉格外沉。“我今年给苹果喂上了富硒肥,这小灶没白吃,结出的苹果色泽亮艳,口感甜爽。苹果还没下树,就被河北的客商定走了。”说起自己的意外收获,刘典仁满脸都是笑。
“想要种出好果子,就得用上心思,何况还是这种富含营养成分的高级果。”刘典仁经常看电视,了解很多苹果种植新技术,也深知这是苹果产业今后发展的新方向,所以当镇上开始提倡新技术种果的时候,他积极响应。
刘典仁说,给苹果施富硒化肥是相当有讲究的,不能随便。在果树施基肥时,将硒肥与其他肥料混合均匀,于秋后或来年春天施用。一般亩用量5克纯硒,合亚硒酸钠17克或硒酸钠23克。在苹果长到葡萄大小时和收获前一个月,再各喷一次,一般选择在晴天的上午9点以前和下午的5点以后喷施,可与中性和酸性农药混合使用,也可与其他微量元素配合使用,以减少人工的投入。用富硒肥料,用量一定要准确,而且要喷洒到叶面,还得喷得均匀,不然容易超标。今年他种植的5亩红富士苹果优果率达到80%以上,亩产万余斤,每亩收入近4万元,是普通果的两倍。
今年,崖子镇在转山头村、崖子村、东涝口村以及凤凰崖村聘请了4名苹果种植农民技术员,刘典仁凭借出色的种植技术、灵活的头脑以及先进的种植思路获评为转山头村技术员。在刘典仁的带动下,转山头村的村民们也纷纷开始尝试种富硒苹果。刘典仁说,只要科学种植,勤于管理,有了“垛山苹果”这个金字招牌,果农们稳赚不赔。
尝甜头
“老顽固”转型新果农
今年,饱满的红富士苹果引来河北、湖南等外地果商前来收购,一级果最高价格为每公斤近10元。看着自家的红富士在家门口就能卖出好价钱,果农们喜上眉梢。“从10月14日我们这就开始堵车啦,持续了一个多月呢。”岛子村果农宋修朋说,今年虽然苹果价格比去年略低,但是收成不错,苹果个头大,产量也高,所以收入普遍不错。
前一阵还没到红富士苹果成熟的时候,就有各地果商来到了崖子镇。“我们崖子的苹果可是美名远扬啊,在生产过程中绝不使用高残留农药,实行标准化管理,各家的苹果外观漂亮、口感纯正,价格也高。”宋修朋高兴地说,崖子苹果全国有名,根本不愁销路。尤其是今年,他积极响应镇政府号召,将自己的老果园进行了改造,改造的新果园80%以上都是80、85级的果子。这一算,还多赚了近1万块钱。
说起老果园改造,宋修朋还一脸不好意思。“想当初,镇上号召进行老果园改造时,我是高调儿唱反对票的,觉得好好的果树,好好管理就行了,干嘛非得伐了重新规整啊,又费功夫又耽误赚钱。”后来,镇上和村里加大宣传力度,挨家挨户做工作,还组织村民到荣成、蓬莱等地观摩他们的苹果种植技术,加上凤凰崖村和河北村有人老果园改造已经进入盛果期,一亩地的苹果卖了好价钱,宋修朋这才不情愿地拿出两亩果园进行试验。
“改造期间,镇上又是帮助村里雇挖掘机,把这一大片老果园的果树全部挖掉,又争取资金进行水利设施的改造,还统一联系了优良的树苗分发给我们,我们只需支付每亩地600多元的树苗钱,再把树苗栽到树坑里就可以。”宋修朋感激地说,没想到今年刚结果就有如此好产量,今冬准备再拿出几亩地改造。
听说镇上又在北寨村和青山村试点建设了340亩和300余亩的苹果现代矮砧集约栽培示范园,宋修朋充满期盼地说:“我在农科频道看过,这种矮化苹果采用新管理模式,果树光合效率高,光合产物分配合理,树体矮小、早果,便于集约化经营,不用像传统果园管理那样围着果树转圈、爬到树下、钻入树里、上到树顶。该技术能够提高苹果生产总体水平,是目前世界苹果产业发展的趋势。如果发展得好,我也得抓紧上矮化苹果,可不能落于人后啊。”
抱团闯
果农迎来大商机
“这两年,在合作社的带动下,我们果农只需要管理好果园,其他的事情全交给合作社来进行,照样赚得盆满钵满。”崖子镇北寨村鸿祥果蔬专业合作社成员孙世松欣喜地说。
近年来,崖子镇果业不断发展壮大,市场化进程迅速加快,为了降低果品收购市场风险,确保农民增产增收,崖子镇发动各村成立果品专业合作社。成立果品专业合作社的目的之一,就是引导果农抱团闯市场。
2013年,北寨村响应号召,成立了鸿祥果蔬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立后,免费为周边果农进行技术指导,吸引了很多果农的关注,孙世松就是其中之一。“刚加入合作社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没想到这步棋还真是走对了。”合作社根据农时季节定期开展技术培训,提升果农的技术管理水平。同时,合作社还实行“统一组织培训、统一物资供应、统一技术服务、统一标准管理、统一收购销售”的“五统一”模式,变过去单打独斗为抱团作战,实现了果农抱团闯市场。原料采购普遍比市场价低5%至10%,果品销售价格普遍比周边地区每公斤高0.2至0.4元,收到了成本降低、质量优化、规模膨胀、效益提高的多重效果。仅此一项,孙世松的果品增收就达5000元以上。
“以前苹果丰收后,我们最愁的就是不知道到哪里卖。”孙世松说,果品合作社成立以前,果农们都是自己联系中间商,既不方便,还经常被中间商压价,现在有了合作社,自产自销,啥也不用愁。
在苹果热销的同时,合作社还严把苹果出口质量关。在合作社内,有农残监测点,还有两名技术人员对各批次苹果进行实时抽检。
“现在,在上海的沃尔玛超市和深圳的隆鑫超市都能看到乳山苹果的身影,有越来越多的超市希望同我们合作社进行合作。”孙世松自豪地说,目前合作社在提升果品品质的基础上,加强流通环节和终端市场的构建,逐步形成以国际市场为主导,国内市场为补充的经营格局,更好地带动乳山果农抱团致富。
如今,崖子镇共有大大小小的合作社56家,惠及近6000户果农。(于琦 邵慧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