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果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老话常讲“三月氮,六月磷,九月钾”,又曾言“秋肥是金,冬肥是银,春肥是破铜烂铁”,这些老话,有道理,却又有矛盾之处。实际上,施肥是一项更加需要综合辩证考虑的工作。简单的套用一些老话,而无视自己生产的现状,往往无论怎样施肥,都达不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在明白如何施肥之前,先不要着急去辨认五花八门有着各种功能的肥料,追溯根本,首先了解果树不同时期的营养供应及分配规律,才是首当其冲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春季消耗上年储存营养 春天,随着气温逐渐上升,根系进入第一个生长高峰期,树液开始流动,养分和水分从根部开始向上输送。直到春梢停长前,果树的开枝、展叶、开花、坐果消耗的营养,全部为上一年果树根部以及枝干的储存营养。 夏季消耗当年补充营养,消耗与贮藏同时发生 夏天,大约6月中旬以后,进入下一个营养循环阶段。此期往往以春梢停长为开始标志,直至当年果实采收。这段时间内,去年贮藏的营养大部分已消耗殆尽,此时树体营养供应主要为当年的补充,由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同化产物上下疏导完成,在供应的同时也开始贮藏营养。根系进入全年当中第二个生长高峰期。 秋天,养分回流至根部及枝干 秋天,大约在采果至果树落叶以前,为第三个阶段。这个时期是营养的储存期,下一年萌芽至春梢封顶消耗的营养大部分来自这个阶段的营养补充。养分通过根系吸收,贮藏在根部以及枝干的韧皮部。此时也是根系全年中第三个发育高峰期,果树叶片与枝条逐渐停长,不再消耗大量的营养物质,根系对于养分的吸收大于消耗。 冬天,属于营养运输的缓滞期 冬天,大约在落叶后至第二年萌芽前。这个时期温度较低,属于营养运输的滞缓期。 正常情况下,如何根据苹果树不同时期的养分的供应与分配,来进行施肥? 首先,春季的果树抽梢、展叶,需要消耗一定的氮肥,这时氮的供应是否可以满足营养生长的需求显的尤为重要。但是根据营养分配特点,这时果树消耗的营养主要为上一年的储存营养,如果我们不顾去年整体的施肥以及树体生长情况,盲目的追施氮肥不仅于事无补,甚至还会出现过量导致树体旺长,或者抑制土壤中钙、镁、硼等中微量元素的吸收的情况出现。所以要想春季果树长的好,我们最应该重视的是上年整体尤其是秋季基肥的补充。如果去年秋肥补充不足,那么在当年春季适当补充水溶型肥料,例如硝态氮等,吸收快,肥效快,不会影响果树正常的开花坐果。 六月进入花芽分化中生理分化盛期,同时果个开始逐渐膨大,此时营养的供应主要为果实的膨大与花芽的分化,此时消耗的营养为主要为当年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营养补充为主。所以套袋后的追肥不可忽视。花芽分化的必要条件有四个,一是新梢的及时停长或缓慢生长;二是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等激素之间的平衡;三是树体内养分的积累;四是对于土壤水分的控制。夏季的管理是以综合管理为主,所以在肥的补充上,需要避免氮肥的过多摄入,避免出现新梢旺长,影响花芽分化。此期是根系的第二次生长高峰期,营养的消耗与贮藏同时发生,对于氮磷钾的需求均呈上升状态,所以应尽量补充平衡型肥料为主。 八九月份进入果实膨大期,对钾元素的需求量激增,高钾型肥料的供应必不可少。在采收后到落叶这一阶段,是营养的贮藏期,也是我们常说的“月子肥”的最佳补充时机。这个时期的营养补充,直接关系到明年春天果树的生长状态,可谓是最为重要的一次补充。 以上的观点,是基于苹果树正常情况下的营养需求及特点而言的,可以作为大而广的参考基础。但是在实际生产当中,受限于气候环境、土壤以及果树自身生长条件等综合条件影响,每个地区的果园果树的生长状况均有差异,这就要求我们活学活用,避免进入果树管理绝对论的误区当中。施肥量应当根据不同地区的果树实际生长状况,相同品种的不同情况,区别各种元素的施用量,也就是配方施肥,合理施肥,平衡施肥,全营养施肥,切不可一概而论,一言以蔽之。 施肥是否成功,是基于土壤与果树,并活于量的问题。 土壤是根本 元素的吸收,首先是基于土壤。最适宜的苹果树生长的土壤酸碱度应当为6.5~7.5之间,酸性或碱性的土壤,会降低果树根部的活性,导致对于各类元素的吸收利用率降低。土好,根才能好,对于肥料的吸收才能,所以在春季化冻后,以及在7月中旬的根系生长高峰期进行土壤调理是必要的。 基于果树且活于量,是最难把控的。施肥多与少不可一概而论。一般来说,挂果多,多施肥;树势弱,多施肥;树龄大,多施肥;土质黏,多施肥;气温低,多施肥;干旱得,多施肥;高坡地,多施肥。但这也要区别对待,不能笼统和模糊,不然,就会产生危害,这也正是农业科学复杂化所存在的难题。比如树势弱,肯结果,要多施复合肥;树势强,难挂果,要多施有机肥。土质黏,透气性差,要多施有机肥;干旱少雨,土质沙化,微生物减少,容易漏水漏肥,则要多施生物有机肥或菌肥。 有机肥是改良土壤,改善品质的肥料,无论东西南北,各种气候和土壤,都要多多益善,不能限量;而无机肥是增加产量,避免短板的肥料,是一把“双刃剑”,一定要根据气候、土壤、树势、树龄、产量、品种、地形和条件来进行;追肥还要依据果树在不同生长季节吸收不同元素施用不同肥料。 总之,科学判断和掌握施肥量要遵循因地制宜,因树施肥的原则,有机(长效)+无机(速效)+有益微生物菌(增效),平衡施肥,酌量增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