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果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种田阿嬷 于 2019-8-30 13:44 编辑
作物土传病害 春季气温回升,湿度大,作物复苏的同时土壤中的病菌也开始繁殖。作物病害种类多样,但大可分为3类,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生理性病害。而真菌性病害和细菌性病害主要是通过土壤传播,也称土传病害。
·真菌性病害 真菌侵染部位在潮湿的条件下都有菌丝和孢子产生,产生出白色棉絮状物、丝状物,不同颜色的粉状物,雾状物或颗粒状物。 ·细菌性病害 细菌性病害是由细菌病菌侵染所致的病害,如软腐病、溃疡病、青枯病等。
土传病害种类多,防控难,土传病害经常防控失败,原因有以下几点: 1. 早期症状轻:对产量影响不大、不重视 2. 未能及时清除土壤中越冬的病原体:夏季可能爆发 3. 传染性极强,一旦爆发,毁灭性强:农药治疗效果不佳 4. 土传病害防治困难:化学农药防效短,只治标不治本
土传病害一旦发生,治疗效果往往不好,是因为: 1. 土传病害在土壤中可存活3-6年,一般化学杀菌剂很难清除 2. 化学杀菌剂对真菌性病害有一定效果,但是,很对土传病害是细菌性性,化学杀菌剂效果不好 3. 化学杀菌剂防控持效期短,同时杀灭了土壤中大量有益微生物,破坏了土壤生态。
病害防治 国际防控土传病害有三大原则: 1. 清除土壤病原菌从冬季开始:重在防而不在治 2. 增加土壤中能防控细菌性和真菌性的生防菌:改善土壤微生物生态是长效方案 3.用微生物+矿物源+植物免疫剂多效联用方案:三重生防有不同机理,对多种土传病害效果好、持效期长、不易产生抗性;然后再结合化学防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