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苹果 +关注 已有1887人关注
开启左侧

[病虫害防治] 果园警花——瓢虫

[复制链接]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小小编辑 发表于 2016-2-17 09:31: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山东烟台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果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IMG_20160217_091924.jpg
    春天,果树陆续发芽开花,一些蚜虫便爬上枝头,用微针式的口器刺吸果树汁液,为繁衍后代增加营养,导致果树生长、开花和结果不良。此时,身披五颜六色盔甲的瓢虫接到报警,迅速从冬季休息的树洞内、墙缝里、石块下、杂草丛中起飞,赶来捕食蚜虫,为果树的健康生长和累累硕果保驾护航。因此,一些果农为了感谢这些瓢虫,称其为“果园警花”。
    瓢虫是鞘翅目瓢虫科的一类昆虫,成虫期的身体象盛水的葫芦瓢,因而被称为瓢虫。不同种类的瓢虫个体大小和颜色不同,但是都拥有一对坚硬的鞘翅(前翅),颜色鲜艳,常见的有红、黄、黑、橙、褐色,上面还生有红、黑、黄、白色等斑点或花纹;鞘翅下面还有一层很薄的软翅膀,能够展翅飞翔(彩图1)。加之瓢虫长的圆圆胖胖,所以人们又叫它们红娘、花大姐、胖小等。大部分的瓢虫以成虫集体式躲在石缝、树缝、山洞、果园看护房内越冬,数量从数只到数百只,甚至数万只。
   IMG_20160217_091756.jpg
    多数瓢虫对人类有益,以成虫和幼虫捕食各种蚜虫、木虱、介壳虫、鳞翅目害虫的卵和小幼虫等,如七星瓢虫、异色瓢虫、龟纹瓢虫等。但有的瓢虫则专吃介壳虫,如黑缘红瓢虫和澳洲瓢虫。还有的专吃害螨,如深点食螨瓢虫。个别瓢虫则危害农作物,属于害虫,如为害茄子和马铃薯叶片的二十八星瓢虫。
    七星瓢虫以鞘翅上有7个黑色斑点而得名,1只七星瓢虫平均每天能吃蚜虫138头,在其近80天的生命中可吃上万头蚜虫。异色瓢虫是中国分布最广的瓢虫之一,成虫体色多变,花纹各异,故为异色瓢虫。异色瓢虫大龄幼虫平均每天捕食100多头蚜虫,全生育期能吃棉铃虫小幼虫5325头。龟纹瓢虫因其鞘翅上生的黑色斑呈龟纹状而得名,1头成虫每天可吃蚜虫75头,烟粉虱100余头。黑缘红瓢虫的鞘翅枣红色,外缘和后缘黑色,每头2龄幼虫每天能捕食8头朝鲜球坚蚧,每头成虫平均日吃扁平球坚蚧51.57头。深点食螨瓢虫个体虽小,成虫体长仅1.3mm,但胃口很大,一生可吃掉红蜘蛛989头。所有瓢虫均移动性强,可在很大范围内搜寻害虫,能紧紧跟随害虫,迅速控制害虫的种群数量,其控害速度与使用化学农药相当,是很好的生物防治天敌。我们应该好好保护它们,加强对瓢虫繁殖技术和田间收集技术的研究,以便其发挥更大治虫作用。
IMG_20160217_091823.jpg
    瓢虫与大多数昆虫一样,会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形态各异的成长阶段,完成这一生命周期大约需要4周时间,故瓢虫每年可在果园繁殖数代,坚守阵地防治害虫。杲树害虫发生期,瓢虫成虫取食害虫后便在附近产卵,多数瓢虫的卵粒呈椭圆形,单个分布或几粒排成1个卵块,刚产下的卵晶莹剔透(彩图2) ,近孵化时则变成灰黑色。幼虫从卵壳里孵出后不久就会取食害虫,并不断长大,身体细长柔软,通常为灰色,体表生有蓝、绿、红或黑色斑,有数个突起与刺毛(彩图3)。幼虫的下颚强壮有力,形状像一把钳子,可以轻易捕获猎物而乐享美味。幼虫经过4次蜕皮后,便在植物的叶片、枝梢上固定,化蛹,防止被大风刮走。瓢虫的蛹体呈椭圆形,翅膀短小,颜色和外形接近成虫,不吃不动,等待华丽蜕变。大约一周左右,蛹羽化为成虫,刚破壳而出的瓢虫翅膀呈黄色,随着翅膀硬化,会呈现出美丽的色彩和斑纹。
    瓢虫的成虫和幼虫在受到刺激时,都会分泌一种淡黄色液体(成分为生物碱),虽然无毒,但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借以驱散敌害。



   本文摘自《落叶果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果业通网--果农朋友的好帮手 www.guoyetong.com

精彩评论5

扭转乾坤 园主认证 发表于 2016-2-17 15:27: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瓢虫对农业生产功不可没。
果业通-果园管理好帮手
若水 发表于 2016-2-17 20:20:0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西运城
生物防治,保护益虫,。
来自: 微社区
果业通-果园管理好帮手
刘晓东 园主认证 发表于 2016-2-17 20:34: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烟台
学习学习
獭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东平果业 发表于 2016-2-18 23:29: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
生物防治很重要
果业通-果园管理好帮手
东平果业 发表于 2016-2-18 23:4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
中国的现代化农业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有好多方面还达不到现代农业的要求,果树管理,特别是矮化密植栽培,在我们这仍然很不成功。看了几处矮化密植基地六七年后几乎要夭折了,真痛心。
果业通-果园管理好帮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果业通网QQ:319130946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果业通①群:146086010 果业通网技术交流    果业通②群:122489487 果业通网广告信息群

首页|关于我们|免责声明|广告合作|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果业通网 ( 鲁ICP备13013375号-3 ) 0535-6770109

GMT+8, 2025-9-16 07:32 , Processed in 0.115073 second(s), 32 queries .

Copyright © 2015-2016 果业通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