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技术探讨 +关注 已有1149人关注
开启左侧

戊唑醇等三唑类农药杀菌剂的安全使用

[复制链接]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海之蓝 发表于 2014-8-7 10:36: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山东烟台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果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1] 三唑类农药杀菌剂[/url]具有杀菌谱广、活性高、杀菌速度快、持效期长、内吸传导强等特点,主要品种有三唑酮、烯唑醇、腈菌唑、戊唑醇[/url]、己唑醇、丙环唑、氟硅唑等。其中代表品种戊唑醇、丙环唑、氟硅唑从20世纪80年代问世后发展及应用非常迅猛,目前已成为使用量最大的农药杀菌剂,销售额已超过传统常规杀菌剂代森锰锌和甲基硫菌灵。我国企业近几年才开始生产丙环唑、戊唑醇、氟硅唑,国产化虽使用药成本下降,但远远未能发挥其广泛的使用价值。反而因用药方法欠妥而引发的药害事件频频发生,严重制约了三唑类杀菌剂的应用推广。

[2]    戊唑醇、丙环唑等三唑类杀菌剂作用机理是影响甾醇的生物合成,破坏病原菌的细胞膜功能,最终导致细胞死亡,从而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戊唑醇、丙环唑等能控制一系列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等病原真菌,能有效防治多种作物上由高等真菌引起的多种病害,如香蕉叶斑病,小麦纹枯病、白粉病、锈病、根腐病、颖枯病,水稻稻曲病、稻粒黑粉病、纹枯病、稻瘟病,花生叶斑病,玉米大、小斑病,葡萄白粉病、炭疽病、白腐病,瓜类白粉病,豆类锈病,蔬菜白粉病,苹果斑点落叶病、褐斑病、红黑点病,梨黑星病等。

[3]    丙环唑、戊唑醇可被作物的根、茎、叶吸收(绿色部位吸收最多),通过木质部向上传导(不能向基部传导),有内吸传导快、在植物体内稳定的特点。如丙环唑在香蕉上使用,30分钟即可吸收30-70%,丙环唑在植物上残效期长达20-35天,其中在果树上较蔬菜长。[/L]
[L]    丙环唑、戊唑醇在国外获得登记的作物有60多种,在推荐使用的作物及剂量下进行叶面喷雾未发生药害,但对个别作物的个别品种会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如双子叶作物、葡萄和苹果的个别品种等。

[4]    丙环唑叶面喷施常见的药害症状是幼嫩组织硬化、发脆、易折。叶片变厚,叶色变深。植株生长滞缓(一般不会造成生长停止)、矮化,组织坏死、褪绿、穿孔等。通常在作物的嫩梢抽发期、苗蔓伸长期、花期和幼果期极容易发生药害,其他时期较少发生。不同作物对丙环唑药害的忍受能力有较大差异,在苗期或幼果期,50%丙环唑对小麦、水稻的可忍受浓度为1500-2000倍,香蕉2000-2500倍,番茄、辣椒6000倍,葡萄8000-10000倍,草莓10000倍,西瓜12000-15000倍,以上所列作物在以上浓度下是安全的。丙环唑的药害大多数是暂时的,一般情况下,抑制作用持续7天左右。药害产生原因通常解释是:丙环唑通过抑制植物体内赤霉素的合成,降低赤霉素和吲哚乙酸的含量,消除植物顶端优势,使茎杆变粗,植株矮化紧凑,叶绿素、蛋白质和核酸的含量增加;同时,由于丙环唑在植株内只向上传导,容易导致顶端位置如植株的幼嫩组织或生长点累积,丙环唑的高浓度累积会抑制这些植物组织的呼吸作用,导致生长异常。

[5]    在作物的生长前期,如果丙环唑的药害未造成大面积坏死,仅造成生长滞缓,可通过叶面喷施促进细胞分裂的生长素进行解毒,并适当喷施叶面肥,这样对产量影响不大。丙环唑在作物幼嫩组织上易产生药害,但其在作物生长的中后期则比较安全,这个时期也是容易发生如炭疽病等难防治病害的时期,利用丙环唑的强传导作用和良好的杀菌效果,是减灾、增收的有力措施。


果业通网----果农的好帮手

精彩评论5

莱州贤斌 园主认证 发表于 2014-8-7 11:28: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烟台
是唑类的药次数打的不能多
我打算打摘袋前最后一遍药
平凡是真 发表于 2014-8-7 11:48: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烟台
七星病就戊唑醇好用
果业通-果园管理好帮手
123456 园主认证 发表于 2014-8-7 14: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烟台
很好的帖子,顶一个,希望楼主多多发这样帖子。
吃亏是福 发表于 2014-8-7 21:48: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威海
别的唑类药  怎么没介绍呢?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踏雪寻梅 发表于 2014-8-9 11:24: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威海
唑类药一年不能用的次数多了 对树不好 抑制生长
拉枝,疏枝 果园的工作就是多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果业通网QQ:319130946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果业通①群:146086010 果业通网技术交流    果业通②群:122489487 果业通网广告信息群

首页|关于我们|免责声明|广告合作|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果业通网 ( 鲁ICP备13013375号-3 ) 0535-6770109

GMT+8, 2025-9-14 03:14 , Processed in 0.089548 second(s), 24 queries .

Copyright © 2015-2016 果业通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